今天是2025年5月4日 星期日,欢迎光临本站 

公司动态

避免飞沙料的措施

文字:[大][中][小]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2/10/26     浏览次数:    
1 配料方案必须与煅烧温度相适应
  液相量太少和液相量的大量出现太迟是飞砂的主要原因,因此保持适当的液相量是避免飞砂的主要措施。由于液相量与熟料的化学成分和煅烧温度有关,合理的配料方案和合适的煅烧温度是十分必要的。
  从配料方案来看,反映液相量的率值主要是硅酸率,而液相量随温度而增加的速度与铝率有关。硅酸率太高则液相量太少,铝率太高则液相随温度提高增加速度慢,即液相大量出现的时间迟。煅烧温度高,则液相量增大,反之降低煅烧温度则液相量减少。因此配料方案必须与熟料煅烧相适应。
  如果熟料煅烧温度高,则硅酸率可高些,铝率也可高些;反之则不能。在这里要指出两个问题,一是不同窑型煅烧温度可能不同。
  一般来说,大型预分解窑内煅烧温度高,旋风预热器窑煅烧温度比预分解窑低,但比湿法窑或干法中空窑的高些。
  因此,配料方案必须根据窑型和窑径大小而异。其次,煅烧温度与火焰温度和火焰形状有关。而影响火焰温度的主要因素有煤粉的质量(发热量、水分和细度)以及一、二次风温,特别是二次风温的高低以及一、二次风的比例。一般来说,煤的发热量高,煤粉的细度细,水分少,二次风温高且用量大,则火焰温度高。说相同质量的煤粉而言,使用三通道喷煤管由于一次风比例小,二次风比例大,火焰粗短,其火焰温度比单通道喷煤管的火焰温度高。
  另外,由于结构的原因,三通道喷煤管使煤粉的燃烧状况比单通道煤管要好,火焰粗短。此外用篦冷机冷却熟料时二次风温比单筒和多筒冷却机的高。还有一点,就是考虑硅酸率时,必须考虑一些微组分好MgO、R2O和SO3的影响,因为这些微组分都会在烧成过程中以液相出现,增加液相量并影响液相粘度以及液相表面张力。
2 避免用碱高镁原料和高硫燃煤
  降低熟料中碱和硫的含量必须避免用高碱的原料和高硫的燃料。一般来说,碱主要来自粘土质原料,也有一些是来自石灰石,因此在选择原料和燃煤时应严格控制碱和硫的含量。MgO不仅可以增加液相量,降低液相粘度,还可降低液相表面张力。因此,若MgO含量太高,加上一定数量的K2O和SO3,也可产生粘散料,形成飞砂。
  如果限于原材料条件,非用高碱高镁原料和高硫燃煤不可,那么应考虑这些微组分的影响,在配料方案上适当降低饱和比、提高硅酸率;在操作上避免用粗短的高温火焰,而采用较长的低温火焰。
3 减少窑灰入窑量
  窑灰含碱量一般比生料的高,因此窑灰的入窑量应慎重考虑。特别是碱含量高的原料,其窑灰碱含量更高,应减少其窑灰入窑量,避免由于碱含量太高而引起粘散料类型的飞砂。对碱含量较低的窑灰,也应将其均匀掺入,即与出磨生料混合均匀后再入窑。窑灰中硫的含量也比生料的高,因此减少窑灰入窑量也将减少熟料中的硫含量。
4 提高煤粉质量
  要提高煤粉质量,除了选择热值高的煤外,应特别注意煤粉的细度和水分。大同水泥厂曾发现,煤粉水分大(2.5%~3.5%)、煤粉粗(0.08㎜筛余为2.5%~3.5%)时,还原气氛严重,也易产生飞砂。
返回上一步
打印此页
[向上]